第二节 打假(1)
2017-08-01 10:53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份文件,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大陆已经超过香港、台湾等地成为东亚最大的制售假源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普遍增强,国内知名企业、品牌也陆续加大了打假力度,中国打假市场将从以国外企业为主转变到国内国外企业各占其半的格局,其市场总值也将从现在的约8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五年后的约20亿元人民币。在这样一种大好形势下,本来就被各大侦探(调查)事务所十分看重的打假业务也必将在其业务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打假从过程看可以分为两个环节,如何发现假货(发现线索),如何打击假货(组织行动)。按打击的目的、目标划分,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打终端(零售档口)、打网络(经销商)、打源头(工厂或仓库)。
 
  一、 假货的发现环节
 
  发现假货无疑是整个打假工作的起点。一些知名调查公司的资深调查员不但对各种门类、品牌产品的规格、性能、价格、生产流程、销售渠道、上下游产品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对国内各种假货的主要生产区域、销售市场也都心中有数。加上他们一般都有较有效、稳定的线人网络,所以对他们来说,假货的线索并不是个太大的问题,其工作的重心就主要在查证核实与组织打击了。
 
  但对于一般的调查员而言,如何发现假货的线索就往往是一个相当伤人脑筋的难题。从常规来看,调查员发现假货一般有四个途径:
 
  客户方人员的举报(以一线销售人员为主),自己在市场巡查中的发现,线人的举报,化装成假货客户、采用钓鱼上钩的办法等。
 
  客户方人员的举报,这是最简单但也是不多见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下侦探(调查)事务所即便打击成功也拿不到太多钱。在这里就不多涉及。线人举报涉及到打假工作中最敏感也最富神秘色彩的部分,从目标的选择、接近、发展到布置,里边颇有些惊险奇妙的味道。但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里也不宜有更具体地披露。因此,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调查员在进行市场巡查与化装钓鱼发现假货线索的有关情况。
 
  (一) 市场巡查
 
  对假货销售终端与网络的打击一般都是通过调查员到市场巡查后发现的线索。市场巡查说起来简单,但如果调查员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与对目标产品生产销售常识的了解,也很难达到目的。一般售假者由于心虚,其警惕性都很高,只要发现其档口和仓库附近稍有可疑迹象或者上门套话的人在神态、打扮、谈吐、举止上不符常规,就会打草惊蛇甚至给调查员自身的人身安全带来危险。
 
  以下几条,是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并综合多个资深调查员的经验,对打假调查员在市场巡查中的操作思路、要领的总结及建议:
 
  1.事先一定要做相应的知识准备,了解清楚真品与假货的主要分辨依据:如价格、外观规格、标签及其他标志等,以防临时把不定主意。
 
  2.由于调查员经常出入于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其外表很容易被某些售假者记住而产生怀疑。因此,在日常巡查中,没有必要时最好不与市场里的有关人员做过多正面接触;注意出入不要形成固定的路线规律,并不断改变个人服饰、装扮。
 
  3.在市场巡查中,尽量在一次、最多不要超过两次接触看样后就对产品的真伪、该档口的背景(是自产自销还是代理)、可能供应假货的数额做出判断,然后再相机行动,多次看样但不成交是很容易引起怀疑的。
 
  4.在接触看样期间,尽量同时摸清其仓库的所在地(这类档口的仓库一般离市场不会太远。当然里边的货物数量也往往有限,不可能与大型批发商和厂家的仓库相比)。方式有二:其一是自己继续呆在档口,伺机再套取一些情况,由外围策应的同事跟踪取样人,发现仓库的所在;其二是确认该档口有售假行为后,自己在附近守候跟踪。鉴于有不少市场的仓库管理较正规,不可能较直接地混入,故而在跟踪潜入过程中,事先准备相应的制服、工具,视情形化装成搬运工与水电维修工人是顺利进入仓库发现假货存放地的好办法。
 
  5.加强交际能力,注意与各种人交朋友。一个缺乏经验的调查员与一个资深调查员最大的区别往往就在于他们的交往能力上———同样都是头一回到一个专业批发市场,缺乏经验的调查员往往看着到处都是的假货无从下手,结果总是傻乎乎地到这家去问,到那家去问,问来问去这些档口都不是真正源头所在,都是从其他地方拿的货,这样漫无目的地跑久了,傻子都会对这些东问西问就是不买货的人产生疑心。有经验的调查员就不一样了,他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会不显山不露水地观察,然后有选择地买些东西后与老板攀谈或者很快地与某些档口的业务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就某事谈得很投机,还有可能直接与一些搬运工人、清洁人员攀上老乡关系。人与人的交往就是这样,只要表面的那层尴尬打破了,有共同语言了,很多可能性也就出现了,即便这种新建立起来的关系还不能为之带来直接的成果,但已经为以后的进一步接触做了起码的铺垫。
 
  6.养成资料积累意识。每个行业、每个地区真正的“造假专业户”往往也就是那么固定几个,全国性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数量往往也是有限的,造假与售假的手法、规律虽说不断更新,但毕竟还没到“我变敌变”的程度,因此若能有计划地积累有关重点制售假主要人员的基本情况(姓名、联系方式、住址、体貌特征等)、各重点市场的情况(现场平面图、主要贩假档口号码、周围仓库所在地、建筑结构)、制售假手法与防范打击的手法更新等,对于一个调查员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资料库,迅速走向成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化装钓鱼
 
  化装钓鱼也是打假调查员常用的一种线索收集方式。对于任何一个制售假公司和个人来讲,取得巨额暴利都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因为这一条,只要调查人员设计周密,几乎很难有制售假者(特别是假货的经销商)能逃过这种精心设计的圈套。
 
  “化装钓鱼”顾名思义就是化装成假货的购买者引诱制售假者露出马脚。一次精心设计的钓鱼行动至少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具体接触制售假人员的调查员在身份与装扮上预先进行设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查员的个人气质、体态、背景、谈吐安排合适的身份,如采购员、贸易公司经理、普通消费者等。对于重大案件或必须让经验不足的调查员出场时,还应事先就有关接触询问要点、对方可能提出的试探性问题列出提纲,预先排练,做到对答如流且无破绽后方能正式出动。
 
  2.准备各种必要的证件、名片、可查询地址、电话,安排好人员接待并事先统一口径。
 
  3.在重大或危险性较大的案件中,安排好外围策应人员及联络暗号,以防意外发生。
 
  在“钓鱼”的具体实操过程中,出发前应注意清理身上确无任何可能证明自己真实身份或可能引起怀疑的各种物品,如自己或有关执法人员的名片、有公司抬头或印刷图案的稿纸、笔记本、钢笔等。
 
  接触应对中则主要应注意个人谈吐与所扮人员的一致性,若有多人参加,还应注意各人说法的统一。
 
  
 
  化装钓鱼中的偷拍要领
 
  在调查中,有时根据客户的要求、执法部门的意见或为了以防万一(如有时制售假老板只在第一次接触看样品时出现,真正交货时便故意不在场以逃脱罪责)确保能有效地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在化装与制售假者接触时也需要使用密拍手段,这里就简要地谈一下这方面的一些要领。
 
  1.装备配备。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与体制的限制,所有这些民间的所谓侦探都没有刑事侦查权(打假达到一定数额应该可以算做刑事案件了),当然更谈不上使用国外同行的那些先进刑事技术装备了(当然也有犯规的,但已经不属于我们这里要讨论的范畴了),因此国内侦探们配备使用的多是民用的拍摄与录像器材,只不过有的经过了自己的改装。
 
  就打假钓鱼的偷拍而言,用得多的一般是平常记者用来暗访时使用那种摄录器材。一个索尼掌中宝数码摄像机(须接收外来视频信号),外加一个针孔型摄像头,再加上视频、音频联线———摄像机放在随身的提包或腰间,针孔型摄像头放在香烟盒或手袋中,适当地加以伪装,再用视频、音频联线(也有无线的,不过图像与声音效果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与有线摄像相比质量不够稳定)连起来,就基本搞定了,既可摄像又可录音。当然摄录效果主要取决于器材性能与调查员本身的操作技巧。
 
  还有两种用得不是很多的偷拍器材:摄像机都是一样的,关键是这两种摄像头有它的特别之处。一种摄像头外形如一支很粗的钢笔状,镜孔就在笔的顶端,使用时摄像机缠在身上或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摄像头部分拿在手上,两者通过贴在手臂上的联线相接。这种摄像头的优势是相对较隐蔽,国内一般人很难想到钢笔上居然还有一个摄像头;缺点是:由于其联线必须通过手臂,这
 
  就要求偷拍者必须穿长袖衬衣,这样在夏季和南方高温地带也是比较容易引起怀疑的。另一种是使用眼睛型的取景器,原理跟以上两种差不多,关键是液晶体的取景器质量要过关。
 
  2.实操要领。鉴于上述器材的局限性与制售假者草木皆兵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要选一个较好的拍摄角度、距离,又要不被发现还是需有一定技巧的。
 
  首先,现场应至少确保有两人,一人与制售假者进行接触,分散其注意力,另一人携带全套装备,伺机进行摄录。
 
  摄像机一般耗电量较大,一般的微型摄像机使用的时间普遍不长,像我的摄像机买得较早,一般就只能用两个多小时(现在的一些新产品在这方面要强多了,因此应注意一定要在接近有价值的目标后再开机———毕竟合适的偷拍机会不是每次都有。
 
  拍摄人员要熟悉机器在各种条件下的拍摄效果,并以此对拍摄时间、角度、距离做出调整:在偷拍过程中,由于具体拍摄环境难以预料,因此,拍摄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掌握拍摄分寸就尤为重要。要不,还没拍下真正清晰有效的人物、场景图像,就急不迭地“逃离现场”,那可真是有点丢人。另外,就距离而言,一般保持在三至五米较合适,太近易被发现,太远图像不够清晰。